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专业名称:医学影像技术
专业代码:620403
二、入学要求
普通高中毕业及同等学力者
三、修业年限
3年
四、职业面向
本专业隶属于医药卫生专业大类、医学技术类,对应行业是卫生行业,主要职业类别是医学影像技术类,主要在各级各类医疗与预防机构、医疗器械机构等企事业单位就业,初次职业岗位有:X线摄影检查、计算机体层检查技术(CT)、磁共振检查技术(MR)、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技术(DSA)、超声检查技术(US)、介入放射学检查技术、乳腺检查技术、口腔影像学检查技术等工作等,发展就业岗位(群):经过半年到1年的专业岗位培训,可以从事放射治疗技术等工作,也可以在医学影像设备相关企业,从事生产、销售管理及售后服务工作;经过3-4年的专业深造和发展,可以从事医学影像技术工作的初级管理、质量控制和PACS系统管理等工作等。
表1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职业面向
所属专业大类(代码) |
所属专业类(代码) |
对应行业(代码) (代码) |
主要职业类别(代码) (代码) |
医药卫生类(62) |
医学技术类(6204) |
卫生(84) |
医学影像技术类(2-05-07-01) |
表2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职业岗位及其典型工作任务
序号 |
职业岗位 |
典型工作任务 |
1 |
X线摄影检查技术 |
根据检查目的采用不同体位、扫描方式拍摄及处理图像 |
2 |
CT检查技术 |
根据检查目的采用不同体位、扫描方式拍摄及处理图像 |
3 |
MRI检查技术 |
根据检查目的采用不同体位、扫描方式拍摄及处理图像 |
4 |
超声检查技术 |
根据检查目的采用不同体位、探头结结合临床对疾病做出影像学分析 |
5 |
医学影像设备销售、管理 |
影像设备的生产、销售、管理及售后 |
表3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
序号 |
证书名称 |
等级 |
相应课程 |
备注 |
1 |
放射医学技士(师)资格证 |
初级(士) |
医学影像诊断学、超声诊断学、医学影像设备学、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医学影像成像原理 |
必考 |
2 |
CT设备上岗证 |
|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医学影像设备学、医学影像成像原理、医学影像诊断学 |
选考 |
3 |
MRI设备上岗证 |
|
医学影像成像原理、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医学影像设备学、医学影像诊断学 |
选考 |
4 |
DSA设备上岗证 |
|
医学影像成像原理、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医学影像设备学、医学影像诊断学 |
选考 |
5 |
CDFI上岗证 |
|
超声诊断学、医学影像成像原理、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医学影像设备学 |
选考 |
6 |
乳腺摄影上岗证 |
|
医学影像成像原理、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医学影像设备学、医学影像诊断学 |
选考 |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医学影像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卫生行业的影像技师等职业群,能够从事医学影像技术普通放射、CT、DR、DSA、MRI、超声、核医学检查技术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培养规格
1.素质
(1)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国家认同感、中华民族自豪感;崇尚宪法、遵守法律、遵规守纪;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2)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精益求精、诚信守法;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具有质量意识、绿色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具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进行有效的人际沟通和协作,与社会、自然和谐共处;具有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3)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人文素养。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健全的人格,能够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一两项运动技能;具有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能够形成一两项艺术特长或爱好;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
2.知识
(1) 具备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
(2) 掌握一定的英语、计算机和法律基础知识;
(3) 掌握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
(4) 掌握影像物理基础,人体各系统影像解剖基础知识;
(5) 掌握影像电工电子、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基础知识;
(6) 掌握X线、CT、MRI、超声、影像核医学成像设备的结构、成像原理基础知识;
(7) 掌握X线、CT、MRI、超声、影像核医学检查技术的知识;
(8) 掌握有关放射防护的政策和法规;
(9) 熟悉常见病、多发病的影像诊断的基本知识;
(10) 熟悉放射物理与防护的基本知识;
(11) 了解放射治疗技术的基本知识。
3.能力
表4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职业能力
能力项目 |
主 要 内 容 |
通用能力 |
1.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
2.具有较强的解决问题能力; |
3.具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 |
4.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 |
5.具有较强的终身学习能力; |
6.具有较强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
7.具有较强的独立思考、逻辑推理、信息加工能力; |
8.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 |
专业能力 |
1.掌握X线摄影技术、X线造影检查技术、DSA检查技术、及图像处理技术; |
2.掌握CT摄影技术及图像后处理技术; |
3.掌握MRI摄影技术及图像后处理技术; |
4.掌握人体各组织、部位超声检查及诊断技术; |
5.掌握影像核医学检查技术及临床应用技能; |
6.具备影像设备简单故障排除、维护和保养能力; |
7.具备放射治疗技术基本技能; |
8.能够对医学影像技术检查资料进行积累和整理,对应异常现象及时诊断报告; |
9.具有医学影像图像获取、分析、处理、储存、打印和传输的能力,能熟练应用HIS 、RIS、PACE系统 |
10.具有对医学影像设备进行安装调试、维护保养和营销、售后的能力。 |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
(一)课程体系
本专业课程体系由公共课程和专业课程两部分构成。
表5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序号 |
课程性质与类别 |
主要课程 |
1 |
公共课程 |
公共基础课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创新创业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信息技术、大学语文、大学英语、体育、军事理论及国防教育 |
公共选修课 |
医学史、应用文写作、公共艺术、医学类、文学艺术类、历史社会类、卫生管理类、健康生活类、技能拓展类 |
2 |
专业课程 |
专业基础课 |
人体解剖学、病理学、生理学、影像电子学基础、医用物理学、诊断学基础、外科学基础、内科学基础、妇产科学、儿科学、医学伦理学 |
专业核心课 |
医学影像成像原理、医学影像设备学、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医学影像诊断学、超声诊断学、医学影像解剖学 |
专业选修课 |
生物化学、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原理、药理学 |
实践性教学环节 |
顶岗实习、技能大赛、资格考证、社会实践 |
(二)公共课程
1.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课程目标: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学,帮助和指导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有关人生、理想、道德、法律等方面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增强识别和抵制错误思想、行为侵蚀的能力,确立远大的生活目标,培养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以适应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方略的要求。
主要内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引导学生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树立高尚的理想情操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时代精神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为逐渐成长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坚实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的基础。
教学要求:结合高职院校和我校人才培养目标,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采用任务驱动式课程设计模式,确定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让学生通过师生探讨、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在模拟社会的仿真学习情境中学习并掌握现代公民的道德素养和法律素养,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辩证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
2.课程名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课程目标:通过学习本门课程使学生系统掌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发展、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使学生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主要内容:包括三大部分:(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理论成果和理论精髓;(2)毛泽东思想: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理论;(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理论。
教学要求:(1)面向社会聘请相关的专业人士来亚搏【中国】股份有限公司任教,同时加强对在校教师的专业技能培训,提升专业技能。(2)端正相关的态度,这门课程对于我们学生的将来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3)严肃相关的课堂纪律,对违反学生进行批评教育。(4)及时跟进教学的相关硬件设施,让教学活动能够正常有序的开展。
3.课程名称:形势与政策
课程目标:本课程主要是帮助学生全面正确地认识党和国家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增强实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信心和社会责任感,同时使学生基本掌握该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基本理论观点、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和方法去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把理论渗透到实践中,指导自己的行为。
主要内容:主要围绕党和国家推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和当下国际、国内形势的热点、焦点问题,并结合亚搏【中国】股份有限公司教学实际情况和学生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来确定,组织实施亚搏【中国】股份有限公司学生《形势与政策》课的教育教学工作。
教学要求:教师要善于关注国内外时事政治,在课堂上将该相关文件、教学内容、音像资料等整合为课件,利用学校的多媒体教学设施,更好的辅助课堂教学,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更好的了解当下热点问题。
4.课程名称: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课程目标:通过建立以课堂教学为主,个性化就业创业指导为辅,理论和实践课程交替进行的教学模式,切实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为大学生顺利就业、适应社会及树立创业意识提供必要的指导。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准确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了解国家就业方针政策,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和职业道德观念,锻造良好的心理素质,掌握求职的技巧和礼仪并树立创业意识。
主要内容:(1)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特点;(2)就业指导及其意义;(3)当前的就业形势;(4)高职生就业难的原因。
教学要求:要求代课老师对当前的就业形势有充分的了解,让学生掌握高职生的培养目标和特点;明确职业生涯规划的正确方法,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做事;认清高职生就业难的形势和原因,做好就业竞争的准备。
5.课程名称:军事理论及国防教育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广大学生掌握了基本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达到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提高政治思想觉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加强组织纪律性,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后备兵员和培养预备役军官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提高学生的军事理论和军事技能全面提高军事素质,全面服务其他课程。
主要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模块:(1)中国国防;(2)军事思想;(3)国际战略环境;(4)军事高技术;(5)信息化战争。
教学要求:要打造高水平的军事理论课教师队伍,提高军事理论课教师素质,把握教育规律,科学化设置课程。
6.课程名称:心理健康教育
课程目标:通过主体体验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掌握基本的心理调适方法;通过该课程的实训模块,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耐挫性,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和顽强的意志品质,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达到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养的目的,从而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
主要内容:(1)基本知识:了解心理健康基本知识、心理健康的现实意义和作用,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2)培养学生自我认知能力:理论知识和心理测量。
教学要求:这门课程的代课老师必须持有心理咨询师相关上岗证,能将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对学生面临的一切大小的心理问题能积极应对,为亚搏【中国】股份有限公司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7.课程名称:创新创业教育
课程目标: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创新创业观念。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求,正确理解创业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自觉遵循创业规律,积极投身创业实践,即使创业不成功,企业家创新创业精神也会引导他们在就业工作岗位上拥有自身的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并拥有突出的表现并做出卓著的工作成绩。
主要内容:创业教育必须呈现递进性,从最初的理性教育逐渐转变为感性教育,再从感性教育转变为双性教育。
教学要求:培养具有良好创业精神与素质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基于文化视角下的知识技能交叉、素质能力复合型的人才,让学生接受科学、系统的企业文化、创新文化、团队精神、自我优化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进而实现高等教育价值回归本真。
8.课程名称:信息技术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软硬件的基本知识,能较好的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平台和Office办公自动化软件的能力,初步具有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为将来应用计算机和解决自己专业实际问题打下良好基础。
主要内容:本书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7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与Internet应用、文字处理软件Word 2010、电子表格软件Excel 2010、演示文稿软件PowerPoint 2010、多媒体技术及常用软件、医学信息学基础等。
教学要求:了解计算机的产生、发展历程、发展趋势以及在信息社会中的重要作用;理解计算机的基本结构、软硬件基本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掌握计算机中的数据表示法;理解计算机操作系统的概念和基本功能;熟练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方法;熟练掌握Word、Exel、Powerpoint的使用方法;理解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的相关概念以及信息安全等技术的基本概念和相关应用。
9.课程名称:大学语文
课程目标:课程教学内容以“文”的观念为统领,选择具代表性的各个时期、各种类型、各种文体的经典的或优秀的汉语言文本,提供给学生,既有主修材料,也有拓展材料,包括“现代文”、“古代文”、“诗歌”、“西文汉译”四个部分。“文”的系统性是内在的,关键在于挖掘“文”的内涵和特色,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研讨性教学,引领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体会什么是好文章,什么是某类文体的高标准,对文章和文体的形成要领、语言美感,乃至文化内涵有所理解、体认和感悟,从而达到使学生具备更高语文能力和语文修养的目的。
主要内容:主要包括现代文、古代文、诗歌、西文汉译等模块。
教学要求:担任本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须具有中文本科以上学历,中级以上职称,持有高校教师资格证书,并能胜任课程教学。课程结合网络教学资源平台、信息化教学平台等,灵活采用项目驱动或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实行课内课外双线并行教学,运用讲授、讨论、案例等方法,采用过程性评价方式进行课程考核。
10.课程名称:大学英语
课程目标: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写、译能力,为他们能用英语交流信息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让学生掌握良好的语言学习方法,提高文化素养,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
主要内容:主要包括词汇、语法、听力、口语、阅读、写作等。
教学要求: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分为A、B两级,A级是标准要求,B级是过渡要求。入学水平较高的学生应达到A级要求,入学水平较低的学生至少应达到B级要求。本课程在加强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11.课程名称:体育
课程目标:通过体育教学,使学生系统地了解体育运动的理论知识,掌握专项运动的基本技术,具备临时比赛的组织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克服困难、刻苦耐劳、勇往直前的品质,最终达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兴趣,终生受益的目的。
主要内容:主要内容包括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健美运动等。
教学要求: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的了解基本理论知识,竞赛规则,锻炼学生组织能力,实践课程使学生掌握和运用基本技术、基本战术、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并要求学生加强课余亚搏【中国】股份有限公司的练习。
(三)专业课程
1.课程名称:人体解剖学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及其发生发展的科学。它是学习其它基础医学和专业学课程的重要基础课。
课程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人体各器官的位置及形态结构和重要毗邻关系的知识和解剖操作的基本技能,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基础。培养学生自学、观察、综合判断、思维表达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主要内容:人体解剖学的定义和任务、分科及发展、解剖学姿势和常用方位术语;人体骨、关节、肌肉、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腹膜、心血管系统、淋巴系统、视器、前庭蜗器、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和脑脊液循环、内分泌器官的解剖结构。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能够牢固掌握人体各大系统组织器官的解剖结构,并具有应用所学知识说明和读懂解剖图片的能力。
2.课程名称:生理学
《生理学》是现代医学的必修课程,所涉及的知识、理论和基本技能在医学及医学相关领域的行业中被广泛应用,该本课程以临床为切入点,讨论生命活动现象的基本规律,对学生认识临床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有着重要作用。通过本课程理论知识的学习,不仅可以为学生后续学习《药理学》、《病理学》、《内科学》等课程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同时也为学生学习临床知识、认识临床疾病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课程目标:培养学生刻苦勤奋、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学会关心爱护、尊重病人,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和细心严谨的工作作风,掌握细胞的基本生理功能及生命活动的特点,人体各系统器官生理功能的发生原理、条件及其影响因素;理解人体各系统器官正常生理功能的调节;掌握各种生命活动现象的相互联系及内在规律、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生理学基础;能初步应用本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解释某些疾病的发病原因;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
主要内容:生命的基本表现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刺激与反应、细胞的基本功能、血液的组成和理化性质、血液循环、消化、呼吸、泌尿生理、感觉器官,内分泌功能、神经系统、生殖、能量代谢等的基本变化规律。
教学要求:要求掌握机体的组织细胞、器官系统的主要生理功能及其调节;理解人体的统一完整性以及机体和环境的统一性。
3.课程名称:病理学
《病理学》是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它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具体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过程与归转,重点是研究疾病发生过程中机体所出现的组织形态、功能及代谢的变化,从而为防治疾病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是基础医学与专业课程之间的桥梁课程,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是疾病诊断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因此在医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课程目标:培养学生刻苦勤奋、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学会关系爱护、尊重病人,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和细心严谨的工作作风。通过任务驱动、服务驱动来展开知识、技能的教学活动,突出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病理教学活动,使学生能把病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运用于医学专业课学习和临床实践。使学生初步具备从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机体的机能和代谢改变、疾病的转归与结局等方面的认识、分析疾病的能力,为学习后续各门临床课程和提高工作水平打下扎实的疾病学理论基础。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对疾病的临床病理思维及综合职业能力。同时通过该课程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为其在工作岗位上的素质拓展、为培养素质、技能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主要内容:病理学的内容及任务、研究学习方法及在临床中的应用;疾病概论、水电解质代谢紊乱、酸碱平衡紊乱、缺氧、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及修复、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发热、炎症、应激、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肿瘤、心血管疾病、呼吸、消化、泌尿、生殖、内分泌系统疾病等。
教学要求:通过课程的学习掌握疾病发展的一般规律;熟悉临床常见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基本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有效的建立形态结构与机能代谢、正常与异常、共性与个性、局部与整体、基础与临床、以及理论与实践间的有机联系,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能够运用病理学知识解释临床病理现象和健康指导。
4.课程名称:医学伦理学
课程目标:本课程为卫生事业管理者、医疗机构管理者抓好职业道德建设,提高卫生行业、医院竞争力和知名度提供有关管理理论、科研成果、典型经验和工作方法,为医护人员解决临床面临的道德难题、处理好医患关系、医际关系、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医德修养,提供规范和方法。
主要内容: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医学伦理学的发展史、医学伦理学的理论体系、医学伦理学的基本原则、规范和范畴、医德修养与医德评价、医学人际关系的伦理道德、临床诊疗工作的伦理道德、基层卫生工作及预防医学的伦理道德、基层卫生工作的生命伦理道德。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医学伦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及运用技能,以培养提高其道德品质和分析解决医学伦理问题的能力。
5.课程名称: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原理
课程目标:本课程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必修的医学基础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其他医学基础课程和医学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主要内容:本课程内容包括微生物与微生物学、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病毒、微生物在药学中的应用、抗原、免疫器官与免疫细胞 、免疫分子、免疫应答、超敏反应、免疫学应用等。
教学要求:本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分为两部分;在医学免疫学的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免疫应答的生理功能及调节,引起超敏反应的基本机制及防治原则,了解免疫学与疾病的关系,免疫学在医学实践中的应用前景;在医学微生物学的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长繁殖、遗传变异等生物学特性,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性及免疫性,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检查方法和防治原则以及消毒、灭菌方法。
6.课程名称:生物化学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生物体的基本化学组成,理解其主要组成物质的结构特点、性质和功能以及这些物质在体内的合成、降解、相互转化和调控等的代谢规律,深入了解这些代谢活动与各种重要生命现象之间的关系。
主要内容:本课程包括蛋白质与核酸化学、酶、维生素、生物氧化、脂类代谢、蛋白质的分解代谢、肝生物化学、基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水和无机盐代谢。
教学要求:生物化学为考试课,以课堂讲授为主,采用启发式等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理论联系实际,充分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以保证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生物化学》是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医学检验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共19章,主要内容包括蛋白质与核酸化学、维生素、酶、生物氧化、物质代谢及其调节、肝脏生物化学、水盐代谢、酸碱平衡。
7.课程名称:影像电子学基础
《影像电子学基础》是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主要任务是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从事医学影像技术工作打好电工技术的理论基础,并接受基本技能训练。通过本课程学习,为学习后续《医学影像设备学》、《医学影像成像原理》等课程的学习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课程目标:通过任务驱动来展开知识、技能的教学活动,突出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电子电工教学活动,使学生能掌握该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的实践技能,为学习后续《医学影像设备学》、《医学影像成像原理》等课程打下扎实的电工电子学理论基础知识。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工程计算、图纸分析、电气维修等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学生刻苦勤奋、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和细心严谨的工作作风。
主要内容:其主要内容包括电路基本知识、定理;正弦交流电路、变压器与常用电工元件、半导体器件、基本放大电路、医用仪器常用放大电路、直流电源、门电路及其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器及其时序逻辑电路、数模和模数转换器等。
教学要求:能够牢固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知识,明确影像电子学的概念、任务及其在医学影像专业上的作用,掌握电子电工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正确分析、判断、解决实际工作中常见的电工电子问题,具备一定的电子线路涉及能力和电子仪器设备维修能力,并具有应用所学知识说明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8.课程名称:医用物理学
《医用物理学》是高职高专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核心课之一,是物理学与医学实践相结合的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致力于将物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应用于人类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保健。
课程目标:“医用物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大学开设此课程在于为学生较系统地打好必要的物理基础,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科学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科学研究能力。并引导学生开阔思路、激发探索与创新的精神,增强适应能力。对于学生在校后继理论课程、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及毕业之后的工作和进一步提高都将产生源远的影响。
主要内容:本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人体力学、超声诊断学基础、液体的表面张力、医用光学、激光医学基础、X线成像基础、计算机X线成像体层摄影、磁共振成像、核医学基础、图像存储与通讯技术等。
教学要求:本门课程的学习强调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强调学生掌握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践技能,为后续的医学影像专业课程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9.课程名称:医学影像检查技术
本课程是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临床诊断中重要的课程之一。它是研究影像基础知识及不同影像设备的检查方法为主的一门课程,是涉及解剖学、医学影像成像原理、医学影像设备的一门综合性强、涉及范围广的课程;是借助影像设备,通过合理的影像检查方法使人体内部结构和器官成像,借以了解人体解剖与生理学功能状况及病理变化,以达到诊断疾病的目的。是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必修课、专业核心课程。
课程目标:掌握扎实的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一定科学文化素养、良好职业素质、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可以应用先进的影像检查设备和准确无误的专业操作技能为临床提供符合要求的清晰医学图像,能够适应各级医院、医疗器械制造、销售与维护等企业、教科研机构、疾病控制单位工作需要的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主要内容: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研究内容及其发展历程,医学影像检查技师的定位与职责、X线摄影检查技术、X线造影检查技术、CT检查技术、MRI检查技术、医学影像质量管理。
教学要求:能够牢固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并具有应用所学知识说明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10. 课程名称:医学影像成像原理
《医学影像成像原理》是高等专科教育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这门课程主要讲述了各种影像技术的成像条件、原理、形成、图像重建及图像质量因素分析。通过学习强调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强调学生掌握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践技能,为后续的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课程目标:通过这门课程学习,熟练掌握应用这些先进的影像检查设备和准确无误的专业操作技能为临床提供符合要求的清晰医学图像,使患者早日得到正确诊断和治疗。在检查过程中尽量减少被检查者接收放射线的剂量。
主要内容:本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医学影像成像原理概论、X线成像基本条件、模拟X线成像、数字X线成像、计算机X线成像体层摄影、磁共振成像、图像存储与通讯技术等。
教学要求: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能够牢固掌握各种影像技术的成像原理,并具有应用所学知识说明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11.课程名称:医学影像设备学
《医学影像设备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主要研究医学影像设备基本原理和组成结构,使学生获得有关各种医学影像设备的知识。《医学影像设备学》是指利用各种不同媒介作为信息载体,将人体内部的结构重现于影像的各种仪器,其影像信息与人体实际结构有着空间和亚搏【中国】股份有限公司分布上的对应关系。本课程是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必修课程、专业核心课程。
课程目标: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 X 线、CT、CR、DR、MRI、超声诊断仪、核医学等成像设备的工作原理及各种影像设备的结构、基本电路原理以及操作使用方法。能独立操作,分析图像质量,评价 X 线设备参数以及X 线机常见简单故障的辨别与排除。
主要内容:主要讲述了设备学概述、诊断用X线管、高压发生装置、X线机主机单元电路分析、单相全波整流X线机、程控X 线机、数字X线设备、CT设备、磁共振成像设备与原理、超声成像设备、核医学成像设备等内容。
教学要求:能够牢固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并具有应用所学知识说明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12.课程名称:医学影像诊断学
《医学影像诊断学》是影像临床诊断中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主要研究通过影像技术对人体组织器官成像进而对疾病进行诊断,是涉及机械学、计算机科学、光学及人体解剖与生理学的一门综合性强、涉及范围广的课程。是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必修课程。
课程目标:培养学生刻苦勤奋、严谨求学的学习态度,学会关心、爱护、尊重患者,培养责任意识和道德修养,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和细心严谨的工作作风。通过任务驱动、责任驱动来展开知识技能的教学活动,努力使学生在病例的分析讨论中培养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加掌握相关的解剖、生理及病例知识,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诊断学就是:解剖+生理+病例+成像知识+逻辑判断的过程;让学生在一个病例的诊断中体会整个疾病的完整知识,培养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和综合知识应用能力。
主要内容:医学影像诊断学的概念、诊断的原则和步骤、人体各组织系统图呼吸系统、心脏大血管、消化系统、泌尿系统、乳腺软组织、骨骼肌肉系统、神经系统、及耳鼻喉头口腔等的X线图像、CT图像、MRI的正常图像及常见疾病的异常表现、影像报告的书写方法和要求。
教学要求:能够牢固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并具有应用所学知识说明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13.课程名称:超声诊断学
超声诊断学是研究超声通过人体组织时与人体组织作用的规律,并利用这些变化规律来提供人体的内部信息,形成各种超声诊断法,对人体进行检查和诊断。是以影像进行疾病诊断的一门临床学科,在疾病的诊断中占有重要地位。
课程目标: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各个部位超声诊断学检查的基本知识;掌握检查过程的基本操作步骤;熟悉各种检查的基本参数选择;熟悉各种检查的适应症、禁忌症以及临床诊断要求;熟悉检查重点操作注意事项。并能应用这些先进的影像检查设备和准确无误的专业操作技能为临床提供符合要求的清晰医学图像,使患者早日得到正确诊断和治疗,在检查过程中尽量减少被检查者接受超声波的剂量。
主要内容:超声诊断学的发展、超声波的原理、分类、临床应用。人体各大组织脏器,包括肝、胆、胰、脾、肾、心脏大血管、妇科、产科、甲状腺、乳腺、肾上腺等的超声检查方法及其常见疾病的超声声像图表现及鉴别要点。
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影像诊断的应用原理、价值和限度,熟悉影像检查方法及检查前后的注意事项及其应用范围,掌握各系统的正常以及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掌握各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要点。
14.课程名称:医学影像解剖学
《医学影像解剖学》是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基石,它涵盖了 X线、CT、MRI、US等最常见的影像解剖学知识,为后续《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医学影像诊断学》等核心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课程目标:通过对本课程系统地学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人体的基本结构、人体结构与X线、 CT、MRI、US的联系,培养学生对于断层解剖学的认识及医院影像科室对于疾病的诊断的能力,使学生对于各部位一般疾病、常见疾病及各部位典型疾病的X线解剖及断层解剖有所了解,为影像专业课的学习打下较坚实的基础。
主要内容:医学影像解剖学的定义、方法、发展史、常用术语及其影像特点。人体正常头部的X线、CT、MRI影像解剖结构,颈部CT断面解剖结构, 胸部X线、CT影像解剖结构,腹部CT、MRI断面解剖结构及食管胃肠道影像造影结构,盆部CT断面解剖结构、影像解剖结构。
教学要求:掌握本门课程的基本知识内容,能识别人体各部位断面解剖结构、位置及毗邻关系;能在影像检查过程中正确认识人体各部位解剖结构;能在影像诊断过程中正确判断各影像解剖结构。为后续《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医学影像诊断学》等核心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七、学时安排
表6 医学影像验技术专业课程学时学分构成
序号 |
课程性质与类别 |
学时 |
占总学时比例(%) |
学分 |
占总学分比例(%) |
|
1 |
公共必修课 |
536 |
18.06% |
33.5 |
17.68% |
|
2 |
专业必修课 |
专业基础课 |
448 |
15.01% |
28 |
14.75% |
|
专业核心课 |
480 |
16.17% |
30 |
15.83% |
|
实践性教学环节 |
1056 |
35.58% |
66 |
34.83% |
|
3 |
专业选修课 |
168 |
5.66% |
12 |
6.33% |
|
4 |
公共选修课 |
280 |
9.43% |
20 |
10.55% |
|
合 计 |
2968 |
100% |
189.5 |
100% |
八、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表7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周数安排
学 年 |
第一学年 |
第二学年 |
第三学年 |
合计 |
学 期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教学周数 |
20 |
20 |
20 |
20 |
20 |
20 |
120 |
理论周数 |
11 |
13 |
9 |
9 |
0 |
1 |
43 |
实践周数 |
5 |
3 |
7 |
7 |
18 |
18 |
58 |
考试周数 |
1 |
1 |
1 |
1 |
0 |
0 |
4 |
机动周数 |
3 |
3 |
3 |
3 |
2 |
1 |
15 |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进程总体安排(见附表)
九、实施保障
(一)师资队伍
本专业共有教师35名,其中专任教师19名,兼职教师16名。专兼职教师比例为1.2:1。其中专业带头人2名,骨干教师7名;硕士及硕士以上学历教师占教师总人数20%;副教授以上职称教师占教师总人数20%;“双师”素质教师占专职教师总人数63%。
1.专任教师要求
(1)具有本科及以上学位,与本专业相同或相近的学科教育背景;
(2)具有高校教师任职资格,并取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或专业技术资格证书;
(3)具有较强的教学建设、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或科学研究、竞赛指导、社会服务等能力;
(4)具有6个月以上企业实践经历。
2.兼职教师要求
(1)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
(2)具有5年以上与本专业相关的行业企业工作经历;
(3)具有较强的教学组织或实践教学指导能力,完全能够胜任课程理论教学或实践教学;
(4)具有较强的教学建设、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或科学研究、竞赛指导、社会服务等能力。
表8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师一览表
序号 |
姓名 |
性别 |
年龄 |
学历/学位 |
职称 |
主讲课程 |
是否 双师 |
是否 外聘 |
备注 |
1 |
何新民 |
男 |
52 |
本科/学士 |
副教授 |
影像诊断学 |
是 |
是 |
|
2 |
刘培胜 |
男 |
53 |
本科/学士 |
主治医师 |
影像诊断学 技术专业 |
否 |
是 |
|
3 |
马敬伟 |
男 |
51 |
本科/学士 |
主治医师 |
影像检查技术 |
是 |
是 |
|
4 |
阎红卫 |
女 |
55 |
研究生/硕士 |
副主任医师 |
医用物理 |
否 |
是 |
|
5 |
唐安军 |
男 |
33 |
本科/学士 |
主管技师 |
超声诊断学 |
否 |
是 |
|
6 |
李兴权 |
男 |
42 |
本科/学士 |
高级工程师 |
影像设备学 |
是 |
是 |
|
7 |
杨军良 |
男 |
40 |
专科 |
工程师 |
影像设备学 |
否 |
是 |
|
8 |
王亚龙 |
男 |
35 |
研究生/硕士 |
讲师 |
影像电子学基础 |
否 |
否 |
|
9 |
宋思奇 |
女 |
25 |
研究生/硕士 |
助教 |
影像检查技术 |
是 |
否 |
|
10 |
韩敏荣 |
女 |
28 |
本科/学士 |
助教 |
超声诊断 |
否 |
否 |
|
11 |
赵娇 |
女 |
28 |
研究生/硕士 |
助教 |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 |
是 |
否 |
|
12 |
吴建华 |
女 |
26 |
本科/学士 |
助教 |
实践教学 |
是 |
否 |
|
13 |
赵美娟 |
女 |
26 |
本科/学士 |
助教 |
实践教学 |
是 |
否 |
|
14 |
刘虎熊 |
男 |
28 |
本科/学士 |
助教 |
实践教学 |
是 |
否 |
|
15 |
龚佩 |
女 |
31 |
本科/学士 |
讲师 |
医学影像成像原理 |
是 |
否 |
|
16 |
王艳玲 |
女 |
35 |
本科/学士 |
讲师 |
超声诊断学 |
是 |
否 |
|
17 |
赵宏波 |
男 |
38 |
本科/学士 |
主治医师 |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 |
否 |
是 |
|
18 |
秦峰刚 |
男 |
30 |
本科/学士 |
讲师 |
影像检查技术 |
否 |
否 |
|
19 |
刘新安 |
男 |
43 |
本科/学士 |
讲师 |
影像诊断学 |
是 |
否 |
|
20 |
李有忠 |
男 |
55 |
研究生/硕士 |
主治医师 |
影像设备学 |
是 |
是 |
|
21 |
李建光 |
男 |
32 |
本科/学士 |
讲师 |
影像电子学基础 |
是 |
否 |
|
22 |
石玉琴 |
女 |
40 |
本科/学士 |
讲师 |
影像检查技术 |
否 |
否 |
|
23 |
蒲健 |
女 |
29 |
本科/学士 |
助教 |
超声诊断学 |
否 |
否 |
|
24 |
刘茂林 |
男 |
35 |
本科/学士 |
助教 |
医用物理 |
是 |
否 |
|
25 |
任秋云 |
女 |
32 |
本科/学士 |
助教 |
影像原理学 |
是 |
否 |
|
26 |
魏威 |
女 |
33 |
本科/学士 |
助教 |
超声诊断 |
是 |
否 |
|
27 |
费佳 |
男 |
41 |
本科/学士 |
助教 |
影像诊断学 |
否 |
否 |
|
28 |
王晓明 |
男 |
30 |
本科/学士 |
助教 |
医学影像解剖学 |
是 |
否 |
|
29 |
眭永朝 |
男 |
48 |
本科/学士 |
主治医师 |
影像诊断学 |
否 |
是 |
|
30 |
张延刚 |
男 |
52 |
本科/学士 |
副主任医师 |
超声诊断 |
是 |
是 |
|
31 |
刘晖 |
男 |
54 |
本科/学士 |
主治医师 |
超声诊断 |
是 |
是 |
|
32 |
薛彤霄 |
男 |
48 |
研究生/硕士 |
副主任技师 |
成像原理 |
是 |
是 |
|
33 |
孙铭斌 |
男 |
56 |
本科/学士 |
主治医师 |
影像成像原理 |
否 |
是 |
|
34 |
王美安 |
女 |
50 |
研究生/硕士 |
副主任医师 |
影像诊断学 |
是 |
是 |
|
35 |
周晓敏 |
女 |
56 |
本科/学士 |
高级工程师 |
影像设备学 |
是 |
是 |
|
(二)教学设施
本专业现有校内实训室5个,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00万元;校外实习基地45个。
表9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室一览表
序号 |
实训室名称 |
场地面积 (m2) |
仪器设备数量 (台/件) |
主要仪器 设备配置 |
主要功能 |
|
1 |
医学影像设备实训室 |
80 |
1台 |
普通x线机、更衣隔离室、个人防护物品、影像诊断报告书写台、各部位影像诊断报告模板 |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医学影像设备学、医学影像成像原理、医学影像诊断学课程教学 |
|
2 |
数字胃肠实训室 |
80 |
1台 |
数字胃肠机、胃肠造影对比剂(医用硫酸钡)、个人防护物品 |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医学影像设备学、医学影像成像原理、医学影像诊断学课程教学 |
|
3 |
超声诊断实训室 |
80 |
6台 |
超声诊断仪5台、超声模拟机1台 |
超声诊断学课程教学 |
|
4 |
CT实训室 |
80 |
1台 |
CT扫描机、个人防护物品 |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医学影像设备学、医学影像成像原理、医学影像诊断学课程教学 |
|
5 |
医用影像电子学基础实验室 |
80 |
22件 |
电子技术实验设备及器材 |
医用物理学、电子学基础课程教学 |
表10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校外实习基地一览表
序号 |
实习基地名称 |
实习项目 |
实习内容 |
1 |
521医院 |
顶岗实习 |
临床基础及影像专科技能 |
2 |
高新医院 |
顶岗实习 |
临床基础及影像专科技能 |
3 |
陕西省中医医院 |
顶岗实习 |
临床基础及影像专科技能 |
4 |
西安市第四人民医院 |
顶岗实习 |
临床基础及影像专科技能 |
5 |
西安市第五人民医院 |
顶岗实习 |
临床基础及影像专科技能 |
6 |
西安市第一人民医院 |
顶岗实习 |
临床基础及影像专科技能 |
7 |
中国人民解放军451医院 |
顶岗实习 |
临床基础及影像专科技能 |
8 |
长安医院 |
顶岗实习 |
临床基础及影像专科技能 |
9 |
甘肃省人民医院 |
顶岗实习 |
临床基础及影像专科技能 |
10 |
汉中市中心医院 |
顶岗实习 |
临床基础及影像专科技能 |
11 |
陕西省博爱医院 |
顶岗实习 |
临床基础及影像专科技能 |
12 |
陕西省友谊医院 |
顶岗实习 |
临床基础及影像专科技能 |
13 |
陕西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
顶岗实习 |
临床基础及影像专科技能 |
14 |
西安航天总医院 |
顶岗实习 |
临床基础及影像专科技能 |
15 |
西安市北方医院 |
顶岗实习 |
临床基础及影像专科技能 |
16 |
西安市第九人民医院 |
顶岗实习 |
临床基础及影像专科技能 |
17 |
西安市中心医院 |
顶岗实习 |
临床基础及影像专科技能 |
18 |
西安市中医医院 |
顶岗实习 |
临床基础及影像专科技能 |
19 |
西电集团医院 |
顶岗实习 |
临床基础及影像专科技能 |
20 |
西航集团医院 |
顶岗实习 |
临床基础及影像专科技能 |
21 |
咸阳215医院 |
顶岗实习 |
临床基础及影像专科技能 |
22 |
咸阳市中心医院 |
顶岗实习 |
临床基础及影像专科技能 |
23 |
中航工业西安医院 |
顶岗实习 |
临床基础及影像专科技能 |
24 |
商洛市中心医院 |
顶岗实习 |
临床基础及影像专科技能 |
25 |
陕西省交通医院 |
顶岗实习 |
临床基础及影像专科技能 |
26 |
宝鸡市第三人民医院 |
顶岗实习 |
临床基础及影像专科技能 |
27 |
洛阳市中心医院 |
顶岗实习 |
临床基础及影像专科技能 |
28 |
陕西武警总队医院 |
顶岗实习 |
临床基础及影像专科技能 |
29 |
延安大学咸阳医院 |
顶岗实习 |
临床基础及影像专科技能 |
30 |
西安祁康医院 |
顶岗实习 |
临床基础及影像专科技能 |
31 |
甘肃省成县人民医院 |
顶岗实习 |
临床基础及影像专科技能 |
32 |
三门峡市中心医院 |
顶岗实习 |
临床基础及影像专科技能 |
33 |
安康市中心医院 |
顶岗实习 |
临床基础及影像专科技能 |
34 |
天水四院 |
顶岗实习 |
临床基础及影像专科技能 |
35 |
铜川矿物局中心医院 |
顶岗实习 |
临床基础及影像专科技能 |
36 |
渭南市第二人民医院 |
顶岗实习 |
临床基础及影像专科技能 |
37 |
庆阳市人民医院 |
顶岗实习 |
临床基础及影像专科技能 |
38 |
西安交通大学附属韩城医院 |
顶岗实习 |
临床基础及影像专科技能 |
39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医院(西宁) |
顶岗实习 |
临床基础及影像专科技能 |
40 |
榆林市北方医院 |
顶岗实习 |
临床基础及影像专科技能 |
41 |
陕西省森林工业职工医院 |
顶岗实习 |
临床基础及影像专科技能 |
42 |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 |
顶岗实习 |
临床基础及影像专科技能 |
43 |
延安大学附属医院 |
顶岗实习 |
临床基础及影像专科技能 |
44 |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顶岗实习 |
临床基础及影像专科技能 |
45 |
西安医专附属医院 |
顶岗实习 |
临床基础及影像专科技能 |
(四)教学方法
本专业课程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全人发展、知行合一、因材施教等教学理念,采用翻转课堂、混合教学等教学模式以及理实一体化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项目教学、问题导向教学、任务驱动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方法组织实施教学,坚持做中学、做中教。注重校院一体化,保证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都可以在附院结合临床进行实践操作,并注重智慧职教云、蓝墨云班课、清华雨课堂等信息化教学手段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增强教学效果。
(五)教学评价
本专业坚持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校内评价与校外评价相结合、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主要采用笔试、实践操作、实习(实训)报告等方式进行考核。公共基础课、专业课中的专业拓展课和专业基础课主要采用平时考核+期末考试的形式进行考核,平时考核占30%(其中课堂考勤占10%、课堂表现占10%、作业成绩占10%)、期末考试占70%。专业核心课采用平时考核+技能考核+期末考试的形式进行考核,平时考核占30%(其中课堂考勤、课堂表现、作业成绩各占10%),技能考核占30%(其中课堂考勤占5%、实验报告占5%、技能操作考试占20%),期末考试占40%。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采用考查方式进行考核。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采用实践操作、实习实训报告等方式进行考核,逐步实施专业核心课程技能单独考核,成绩单列。
(六)质量管理
本专业坚持“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质量方针,吸纳政府、行业、企业、学生、家长、社会参与,学校履行质量保证主体责任,组织实施人才需求调研、毕业生跟踪调研、教学检查、教学督导、听课评课、学生评教、教师评学、成绩分析、毕业资格审核、成绩核查、学情调研、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信息采集、专业检查(评估或认证)、专业诊改、课程诊改、教师诊改等质量保证工作,形成常态化、可持续、全过程的人才培养质量保证机制。
表11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质量保证体系
序号 |
质量保证方式 |
实施亚搏【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
呈现形式 |
1 |
行业企业调研 |
每年7-8月 |
调研报告 |
2 |
毕业生跟踪调研 |
每年7-8月 |
调研报告 |
3 |
教学检查 |
每学期 |
检查报告 |
4 |
教学督导 |
每学期 |
督导简报 |
5 |
学生评教 |
每学期 |
评教报告 |
6 |
教师评学 |
每学期 |
评学报告 |
7 |
听课评课 |
每学期 |
听课记录 |
8 |
成绩分析 |
每学期 |
分析报告 |
9 |
学情调研 |
每年5月 |
调查报告 |
10 |
毕业资格审核 |
第六学期 |
审核报告 |
11 |
人才培养工作状态信息采集 |
每年9月 |
质量报告 |
12 |
专业诊改 |
每年12月 |
诊改报告 |
13 |
课程诊改 |
每年12月 |
诊改报告 |
15 |
教师诊改 |
每年12月 |
诊改报告 |
16 |
专业检查(评估或认证) |
每三年 |
评估(检查或认证)报告 |
十、毕业要求
本专业学生毕业要求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修完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且成绩合格,取得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体质健康测试达到合格以上标准且修满本专业规定的189.5学分。
十一、附录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课程性质与类别 |
序号 |
课程名称 |
学分 |
总学时 |
理论 学时 |
实践 学时 |
考核 方式 |
周学时数/教学周数 |
备注 |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公 共 必 修 课 程 |
1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3 |
48 |
32 |
16 |
考试 |
4/12 |
|
|
|
学生在第三学年必须完成二级以上医院40周集中实习: 内科5周;外科5周; 影像检查技术及设备构造(常规投照、CT、MRI、放疗、机修等)20周;影像诊断(普放、胃肠、透视、B超、CT、MRI等)13周;机动1周。学校各专业定期安排老师按照实习考核内容及要求对学生进行实习考核。 |
|
2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4 |
64 |
48 |
16 |
考试 |
|
4/16 |
|
|
|
3 |
形势与政策 |
2 |
32 |
16 |
16 |
考查 |
|
2/16 |
|
|
讲座 |
4 |
大学语文 |
4 |
64 |
54 |
10 |
考查 |
2/16 |
2/16 |
|
|
|
5 |
大学英语 |
4 |
64 |
54 |
10 |
考试 |
2/16 |
2/16 |
|
|
|
6 |
信息技术 |
2 |
32 |
8 |
24 |
考查 |
2/16 |
|
|
|
|
7 |
体育 |
6.5 |
104 |
20 |
84 |
考查 |
2/14 |
2/14 |
2/14 |
2/10 |
|
8 |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
2 |
32 |
16 |
16 |
考查 |
|
2/16 |
|
|
|
9 |
创新创业教育 |
2 |
32 |
16 |
16 |
考查 |
2/16 |
|
|
|
|
10 |
心理健康教育 |
2 |
32 |
24 |
8 |
考查 |
2/16 |
|
|
|
|
11 |
军事理论及国防教育 |
2 |
32 |
8 |
24 |
考查 |
2/16 |
|
|
|
线上 |
|
小计 |
33.5 |
536 |
296 |
240 |
|
18 |
14 |
2 |
2 |
|
专 业 必 修 课 程 |
专 业 基 础 课 |
1 |
人体解剖学 |
4 |
64 |
32 |
32 |
考试 |
4/16 |
|
|
|
|
|
2 |
病理学 |
2 |
32 |
24 |
8 |
考试 |
|
2/16 |
|
|
|
3 |
生理学 |
2 |
32 |
24 |
8 |
考试 |
2/16 |
|
|
|
|
4 |
影像电子学基础 |
2 |
32 |
24 |
8 |
考试 |
|
2/16 |
|
|
|
5 |
医用物理学 |
2 |
32 |
32 |
0 |
考查 |
2/16 |
|
|
|
|
6 |
诊断学基础 |
2 |
32 |
24 |
8 |
考试 |
|
2/16 |
|
|
|
7 |
外科学基础 |
4 |
64 |
56 |
8 |
考试 |
|
|
4/16 |
|
|
8 |
内科学基础 |
4 |
64 |
64 |
0 |
考查 |
|
|
4/16 |
|
|
9 |
妇产科学 |
2 |
32 |
32 |
0 |
考查 |
|
|
2/16 |
|
|
10 |
儿科学 |
2 |
32 |
32 |
0 |
考查 |
|
|
2/16 |
|
|
11 |
医学伦理学 |
2 |
32 |
32 |
0 |
考查 |
|
|
2/16 |
|
|
|
小计 |
28 |
448 |
376 |
72 |
|
8 |
6 |
14 |
0 |
|
专 业 核 心 课 |
1 |
医学影像成像原理 |
4 |
64 |
32 |
32 |
考试 |
|
|
|
4/16 |
|
|
2 |
医学影像设备学 |
4 |
64 |
48 |
16 |
考试 |
|
|
|
4/16 |
|
3 |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 |
6 |
96 |
48 |
48 |
考试 |
|
|
4/16 |
2/16 |
|
4 |
医学影像诊断学 |
6 |
96 |
48 |
48 |
考试 |
|
|
4/16 |
2/16 |
|
5 |
超声诊断学 |
6 |
96 |
48 |
48 |
考试 |
|
|
|
6/16 |
|
6 |
医学影像解剖学 |
4 |
64 |
48 |
16 |
考试 |
|
4/16 |
|
|
|
|
小计 |
30 |
480 |
272 |
208 |
|
0 |
4 |
8 |
18 |
|
实 践 性 教 学 |
1 |
跟岗见习 |
8 |
128 |
0 |
128 |
|
2/16 |
2/16 |
2/16 |
2/16 |
|
|
2 |
顶岗实习 |
56 |
896 |
0 |
896 |
出科考核及实习总结 |
|
|
|
|
|
3 |
资格考证 |
1 |
16 |
16 |
0 |
|
|
|
|
|
课外 |
4 |
技能大赛 |
1 |
16 |
0 |
16 |
实践报告 |
|
|
|
|
|
|
小计 |
66 |
1056 |
16 |
1040 |
|
2 |
2 |
2 |
2 |
|
选 修 课 |
公 共 选 修 课 |
1 |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
2 |
28 |
28 |
0 |
考查 |
|
2/14 |
|
|
|
在线 |
2 |
应用文写作 |
2 |
28 |
28 |
0 |
考查 |
|
|
2/14 |
|
在线 |
3 |
公共艺术 |
2 |
28 |
28 |
0 |
考查 |
|
|
|
2/14 |
在线 |
4 |
职业素养 |
2 |
28 |
28 |
0 |
考查 |
2/14 |
|
|
|
在线 |
5 |
科学技术类 |
2 |
28 |
28 |
0 |
考查 |
|
2/14 |
|
|
在线 |
6 |
文学艺术类 |
2 |
28 |
28 |
0 |
考查 |
|
2/14 |
|
|
在线 |
7 |
历史社会类 |
2 |
28 |
28 |
0 |
考查 |
|
|
2/14 |
|
在线 |
8 |
经济管理类 |
2 |
28 |
28 |
0 |
考查 |
|
|
2/14 |
|
在线 |
9 |
健康生活类 |
2 |
28 |
28 |
0 |
考查 |
|
|
|
2/14 |
在线 |
10 |
技能拓展类 |
2 |
28 |
28 |
0 |
考查 |
|
|
|
2/14 |
在线 |
|
小计 |
20 |
280 |
280 |
0 |
|
2 |
6 |
6 |
6 |
|
专 业 选 修 课 |
1 |
生物化学 |
2 |
28 |
20 |
8 |
考查 |
4/14 |
|
|
|
|
在线 |
2 |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原理 |
2 |
28 |
20 |
8 |
考查 |
|
2/14 |
|
|
在线 |
3 |
药理学 |
2 |
28 |
20 |
8 |
考查 |
|
2/14 |
|
|
在线 |
4 |
卫生统计学 |
2 |
28 |
20 |
8 |
考查 |
|
|
2/14 |
|
|
在线 |
5 |
医护文献检索 |
2 |
28 |
20 |
8 |
考查 |
|
|
|
2/14 |
|
在线 |
6 |
医学心理学 |
2 |
28 |
20 |
8 |
考查 |
|
|
|
2/14 |
|
在线 |
|
小计 |
12 |
168 |
120 |
48 |
|
4 |
4 |
2 |
4 |
|
|
合计 |
189.5 |
2968 |
1360 |
1608 |
|
34 |
36 |
34 |
32 |
|
|
说明:本专业共开设课程48门,总学时2968,学分189.5。其中,公共课教学816学时,占总学时的27.49%;专业课教学2152学时,占总学时72.51%;理论教学1360学时,占总学时的45.82%;实践教学1608学时,占总学时的54.18%。